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福利经济学 >> 福利经济学研究 >> 正文 >> 正文

读书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来源:福利经济学 时间:2021/2/6

荣誉证书

鳞少虾同学于年5月在《西方哲学史》课程中提交的关于异化劳动的读书笔记细心全面,有自己的想法,予以嘉奖。

年5月23日

肖格拉底

以上荣誉证书纯属捏造

如有雷同

肯定不是宣委的错

优秀读书笔记分享

人民出版社马克思著《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3版P50起,异化劳动部分。《西方哲学史》选读篇目。

马克思是一个十分纯粹的人,他喜欢泡在书里,至于上街闹革命并不是他的本愿,但他的著作中充满着对这个社会的愤慨以及伟大的抱负。早期的马克思喜爱黑格尔,接着是费尔巴哈,最后是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等人的理论的批判反思,常常受到德国古典哲学的熏陶与影响。

马克思发现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意志道德伦理(最高)

家庭市民社会国家

那么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中强调的内容真的是内容吗?就例如国家是一个抽象的总体,何来的内容呢?

PS:现代人过度使用劳动产品,以至于被劳动产品控制。

eg.现代人心算能力的衰退。

资本(抽象劳动,非金钱)的关系:高度的标准化;中性化,省去价值;抽象化;高度量化,恒定;分化产生对立阶级。虽然资本是无情的,但是是高效率的,它可以调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四个环节,调节人与人的关系,趋向公平,促进社会开放等。

黑格尔认为的劳动是主客和谐的,在主人与奴隶之间的肯定和否定中,作为客体的奴隶可以通过主人给予的劳动,成就更高的自己,因此劳动是一种和谐的生产与运动。由于马克思立足于现实,故他认为黑格尔未考虑到现实。

《异化劳动》

——对异化劳动的阐释

“异化”的英文是alienation,可理解为间距、凌驾和出卖,都是贬义的意思。马克思的异化论描述的异化(Entfremdung)是指原本自然互属或和谐的两物彼此分离、甚至互相对立。

异化一词最重要的用法是表示人与其“类本质”(Gattungswesen)的异化。马克思主张异化是资本主义的结果[1]。

[1]维基百科“马克思的异化论”。

劳动过程中的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论基于他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过程的观察:工人不可避免地失去对自己工作的控制,从而失去对生活及自我的控制。工人从来都不是自主、自我实现的人类存在,他只能以资产阶级欲其所是的模式而存在。

资本主义社会造成异化,因为每个人借着劳动为社会添砖加瓦,然而个体的这个社会面向是透过私有制表现的,其中个体只是工具,而非社会的存在:

“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中: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宗教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此。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己的就越少。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但现在这个生命已不再属于他而属于对象了。因此,这个活动越多,工人就越丧失对象。凡是成为他的劳动产品的东西,就不再是他本身的东西。因此,这个产品越多,他本身的东西就越少。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依赖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做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相对立。(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年)”

马克思将资本主义下劳动的异化划为四类[1]:

工人与他的“类本质”的异化。

工人之间的异化。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将劳动化约为市场上待价而沽的商品,而非社会关系。

工人与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因为产品脱离工人自身的控制,反而成为异己的、敌对的关系。

工人与其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劳动成为无意义的活动,无法带来真正的满足。

[1]维基百科“马克思的异化论”。

1.我们把私有财产,把劳动、资本、土地的互相分离……

PS:土地是最原始的,接着是劳动、资本。

2.工人降低为商品是异化的结果。

3.工人的贫困同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成正比(原文为反比)。

PS:越穷越生产。

4.资本家和靠地租生活的人之间、农民和工人之间的区别消失了。

PS:农业社会因为资本的渗透转变为了工业社会,地主成为了工人或者资本家(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是资本家),农民成为了工人。

5.因此,我们现在必须弄清私有制,贪欲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这全部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

PS:私有制:对资本的占有。

有了交换才有竞争。

有了货币制度才有异化。

6.经济事实:马克思将他的认为的起点“现实”的范围缩小。

7.这一事实不过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PS:劳动产品不受人的控制,价值受资本的支配。异己——非自己,生产不受人的关系。

8.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PS:“物化”即脱离生产者。货币衡量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

9.……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PS:“非现实化”即异化。丧失——劳动产品与生产者断裂——产品越有价值劳动就越贫穷。资本介入后,人与劳动脱节,人不得不劳动,精神也不可支配肉体了。

10.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提供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所需的资料。

PS:总的来说,自然界为劳动提供生产资料,也为劳动者提供生存资料。

11.……这种奴隶状态的顶点就是:他只有作为工人才能维持作为肉体的主体的生存,并且只有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是工人。

PS: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的身体也会被资本所衡量,他们的身体也成了生产资料。

12.首先,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

PS:此时,劳动成为了强制性的劳动,劳动是谋生的一种手段,服务于外在的目的。

13.从社会角度看自己(人):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这只是同一件事情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

PS:“类”相对于“个”,指“群体”中的“体”。群体即社会性组织。

要通过生产劳动来产生劳动物。

现有的即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关系的,人性的,社会性的。

自由的存在物——通过劳动来获得自由。

14.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

PS:无机界:自然界。

一切周围的事物都有人的精神,自然界是人的精神的外化。

15.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说来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

PS:通过劳动,人学会合作,从个体变成“类”,变得社会化。

16.改造无机界即劳动。类生活即社会化的生活,生命与生活被高度物化。

17.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

PS:在劳动的过程中,人成为社会性动物。劳动能够发挥人的能动性。

18.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中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PS:对我这个“二重化”,我们可以通俗地说成是:一方面,我成为我的对象;另一方面,我的对象(尤其是外在于我的创造物,如作品、产品)中有我。所以,这种二重化又可称之为对象二重化,或者说,我的二重化。在这个二重化过程中,三个我彼此关联[1]。

通过生产劳动产品来显现自己的价值。直观即直接显现。

19.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PS:劳动者将工资薪酬视为维持生存的必需品,同时产生了对劳动的厌恶。

[1]张楚廷.我的二重化[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10):1.

哲学使人明智

分享使人快乐

(买书使人贫穷)

跟着肖老师

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

也许有点艰难

但是

还是可以唬人的

我们总得向前

让我们热烈祝贺鳞少虾同学

获得“肖格拉底”难得的表扬

也祝愿她在九月份

转入新的专业后

学习顺利

早日创造爱情奇迹

图文

林少霞

编辑

游击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ngtianqc.com/jjxyj/59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